马其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杜钢建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创新 [复制链接]

1#

注:此文为杜钢建参加第十八届WTO与深圳高层论坛暨一带一路企业洽谈会会议讲稿的部分内容

很高兴参加第十八届WTO与深圳论坛暨一带一路企业洽谈会。我的演讲题目是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大湾区工匠职教的国际化。重点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于对工匠文明和工匠教育的历史回顾,即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创新发展。

古代工匠文明的传播经历过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之前,有海上绳索之路、文字之路、农耕之路、陶器之路、青铜器之路、城市之路和教育之路等工匠文明的传播路线。这些领域的工匠文明的传播路线基本上是从大湘西地区向世界各地传播。

历史上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源于大湘西地区的弇兹氏和索人开辟的绳索之路,将绳索制品带到西方。索国人最早在今张家界武陵源区索溪峪镇的索溪至古代常德索县一带生活。索人是上古最古老的部落方国之一。索人是燧人弇兹氏的后裔。弇兹氏部落发明了绳索。单股为玄,双股为兹,三股为索。索也称素。在历史上索王也称素王。上古先夏时期的法律文献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中《八索》是索王之法,也称素王之法。最早的索王是弇兹氏。燧人弇兹氏时期发明了立体文字即绳纹文字。结绳记事的贡献来自索人制作的多种绳索。八索准绳圭表纪历法就是根据索人制作的绳索为标记物的。

年以前,在湖南永州道县福岩洞发现8万至12万年前现代人的47颗牙齿化石。我曾经在大同思想网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该47颗现代人牙齿的时代背景应该处于燧人氏时期。燧人氏时期,索人利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制作成不同种类和不同色彩的细绳,从而方便记事。

在大湘西崇山地区开国立君的伏羲发明了平面文字和八卦易经理论。今山西寺峪考古发现2万多年前的骨雕文字“燧人弇兹开天”属于伏羲朝时期对先前燧人弇兹氏时期活动的平面文字记录。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距今年前出现了陶器文明,距今年前出现了农耕文明。陶器文明和农耕文明从大湘西地区经过印度和波斯湾,传播到古埃及和两河流域。

炎*时期大湘西地区的方雷氏和西陵氏及其后裔在向西方迁徙过程中开始将蚕丝制品带到西方,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先夏时期从颛顼至禹王不断率领大湘西地区的族群迁徙西方的过程中也通过这条海路将丝织品和铜铁制品等带到西方。夏商周时期大湘西地区的黎人、苍梧人、桂人、黔人、犬戎人等在向西方迁徙过程中也都陆续通过这条海路将丝织品和铜铁制品带到西方。但是,春秋时期以前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些历史事件在西方文献中都没有记载。原因是希腊文和拉丁字母化文字产生的历史很晚。

在西方文献中关于丝绸的最早记载大约是在荷马时期。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记载:“从门阈直到内室,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在西方历史学家的著作中,直到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关于中国人的记载。中国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被西方人说成是赛里斯人(希腊文Σ?ρε?、拉丁文Seres、意大利文Seri、英文Serica等),即擅长制作丝绸制品的蚕丝人。需要注意的是,西方文献中讨论赛里斯人时经常论及黔奈人Sinae。黔奈人虽然是赛里斯人,但是二者在概念上不可以等同。中国学术界有人将Sinae翻译成赛里斯人,这是不准确的。将Sinae与Seres当作同一概念的原因是不了解南方黔人以及湘西黔城为首府的黔中郡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关键作用。将Sinae与Seres这两个名称混同的做法,还源于不知道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别。

在西方文献中比较早地提及赛里斯人的著作是克特西亚斯撰写的。克特西亚斯(Κτ?σια?,Ctesias,也译为克忒西阿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时期的历史学家。克特西亚斯在波斯王朝担任亚达薛西二世王室的御医。关于克特西亚斯开始服侍波斯王的时间,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的记述,大约于公元前年克特西亚斯在被亚达薛西二世俘虏后因其医术而被召成为御医,并且担任御医十七年。

春秋战国时期,西方人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Seris。Ser在希腊文中指肥大的虫子即蚕吐的丝。赛里斯人Seris即生产丝绸者。继克特西亚斯之后,对赛里斯人的记述来自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泰夏斯(Ctesias)等人。根据克泰夏斯的记述,赛里斯人的名称来自于“丝(Ser)”(参见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文献辑录》,耿升译,中华书局,年版)。公元2世纪罗马人包撒尼雅斯(Pausanias)的《希腊志》提及赛里斯国:“他们国内生存的一种小动物,希腊人称之为‘赛儿’(Ser)”。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人对赛里斯人的蚕丝和丝织物有许多描述。Properce(公元前50-15年)在《哀歌》中写道:“赛里斯织物Serica和绚丽的罗绮怎么能够抚慰那些不幸情人的忧伤?”在西方,较早用丝绸制作坐垫和马鞍的民族是马其顿人。Strabon(公元前58-21年)在著作中记载,马其顿人用丝织物制作坐垫和马鞍。Strabon还提及赛里斯布。Horace(公元前65-8年)在《颂诗》中提及赛里斯国坐垫上的斯多葛学派的著作。Aovid(公元前43-18年)在《恋情》中写道:“从前,你第十次在东方见到大夏和金戈铁马的赛里斯人。”并且谈到“肌肤黝黑的赛里斯人的面纱”。哲学家Seneque(公元前4-65年)说,不同赛里斯人进行贸易而有衣服穿吗?Seneque还论及推罗人的紫红染料与赛里斯人的丝线。Herodian认为罗马执*官安东尼鄙视希腊罗马织物,只是看重赛里斯织物。Jesophe的《犹太考古学》说西顿的罗襦用赛里斯人的机杼织成。他还论及梯尓的紫红衣衫与赛里斯国人制作的床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紫红色经线与红色纬线织成的赛里斯布的色调庄重又喜庆,非常受欢迎。出身于犬戎族的罗马执*官凯撒和安东尼都喜欢此种赛里斯布制作的长袍。

西方人对中国蚕丝和丝织物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早期,西方人不知道关于蚕丝的获取与丝织品的制作的具体方法。甚至认为蚕丝是来自树上的羊毛。Vigile(公元前70-公元19年)谈及中国人从桑树上采集蚕丝时惊奇地说,“叫我怎么说呢?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集下了非常纤细的羊毛。”公元一世纪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说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闻名世界。丝生于树上,取下湿一湿,即可梳理成丝。”希腊地理学家波金尼阿斯说:“唯赛里斯人用织绸缎之丝,则非来自植物,另有它法以制之也。其国有虫,希腊人称之为塞儿。这虫的大小约二倍于甲虫那么大,它吐丝的现象就像树下结网的蜘蛛,蜘蛛八足,该虫也是八足。赛里斯人冬夏二季,各建房舍蓄养。虫所吐象蜘蛛的细丝,把足缠起来。先用稷养四年,到第五年才用青芦饲养,这是这种虫最爱吃的食物。虫的寿命只有五年,虫因吃青芦过量,血多身裂而后死,体内即是丝。”波金尼阿斯已经认识到赛里斯人的蚕丝不是树上的羊毛,但是他还不知道吐丝的虫子的名称,也不知道桑叶和桑树的名称,更不知道抽丝的具体过程。

在查士丁尼时期有波斯人在拜占庭介绍赛里斯人的蚕虫历史。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西方语言中还没有China这个名词。但是已经有Thinai即黔人这个名词。后来根据Thinai一词,逐步形成China或Cina即支那。在西方语言中,中国China一词来自Thinai,即以楚国后期湘西黔阳为中心的黔人国即黔中郡,包括后来西汉的长沙国。从伏羲朝以来,大湘西黔人地区一直是南方文明的重镇。黔人和黔地是南方历史上的古老名称。公元前285年楚设黔中郡,连今长沙地域都属于黔中郡。黔中郡还包括贵州、四川和广西的许多地区。黔中郡的首府在今湖南湘西的黔阳。Thinai是“黔人”的上古楚音。在南方语言中,奈、尼、兰等都是指“人”。

公元前2世纪希巴尔克在著述中记录了黔尼地区。希巴尔克认为印度洋东部以黔尼地区沿岸为界。从西方来的船只进入黔奈地区之前的最后一个港口是今越南河内城郊的Kattigala。黔奈位于Kattigala的东北方向以及赛里斯首府以南方向。赛里斯首府当时是长安即今西安。西安以南的湘西地区的黔阳处于西安的正南方。Kattigala位于今越南河内城郊,属于古代交阯或交州地区。公元前3世纪以来交州地区一直属于黔中郡或长沙国管辖。公元年罗马使团即由交州海岸而来。

隋唐时期,随着广州和泉州的影响逐渐扩大以及大湘西地区战乱不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的人们就越来越少地走黔阳和长沙了。从泉州和广州出发的船只通过马来西亚直接进入印度洋向西方航行。西方各国的船只经过马六甲海峡可以直接抵达广州和泉州。但是,今人不应该忘记,黔人和黔阳地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及其关键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创新发展。古代丝绸之路凝聚了人类工匠文明的传播历史,见证了万古人类文明的重大发明创造和在东西方推广利用的历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次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将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提高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

在一带一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回顾古代丝绸之路对人类工匠文明传播的历史作用。我相信人类文明是有历史源头的。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中论证人类文明起源于大湘西地区。尽管如此,如今中国更有必要按照一带一路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和其他地区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大湾区在此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能够成为工匠职教改革创新的示范地区。

大家知道,大汉国际工匠院按照一带一路思路,率先将推进工匠精神教育和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战略目标,引领中国未来工匠职教的改革和发展。大汉国际工匠院在推进工匠精神教育的同时,正在建设中的工匠大师城准备将工匠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产生和传播历史陈列和展示给国内外人士。

欢迎光临我的书屋点击进入小程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